同濟赤壁醫院(蒲紡醫院)于1969年應國防部建設需要而成立。前身為中南化工廠醫務室,同年11月14日,醫務室移交中華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、企業部(簡稱2348)。1970年3月10日,2348工程第二籌建處指揮部成立后勤組(含醫務室)。1971年4月14日,醫務室與后勤組分開,成立衛生組并組建臨時黨支部。衛生組在莼川、陸水、桃花坪設三個醫療點,總部設在荊泉淹馬塘,有病床100張,職工194人,為醫院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的基礎。
1972年2月26日,總后勤部企業部批復成立第十一職工醫院,1973年月4總后勤部將3110工廠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企業部蒲圻紡織總廠。1973年5月總后勤部在給湖北省關于總廠黨的領導關系移交地方的信函中,將醫院定為縣團級單位。明確醫院經濟上獨立核算,沿用軍隊管理模式,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,設三處一室(政治處、醫務處、院務處、行政辦公室),黨委工作全面開展,醫院逐步走上了正軌。同時在總后勤部企業部的領導下,醫院經過三年的艱苦奮斗,在紡織總廠被服廠對面的桂花樹路修建了一座集醫療、教學、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醫院。1975年2月1日醫院遷入新址,舉行了開院慶典,設病床300張,擁有職工230人。
1975年3月8日醫院隨工廠正式移交湖北省,更名為“湖北省蒲圻紡織總廠職工醫院”,黨團關系隸屬中共咸寧地委管理。是當時湖北省紡織系統中規模最大的綜合醫院,為企業單位性質。1976年12月,蒲圻紡織總廠設衛生處,辦公地點設在醫院,院長兼衛生處處長,實行“兩塊牌子一套班子”。在此期間,總后委派軍職干部陸衡同志擔任醫院院長。1979年12月13日醫院召開首屆黨員大會,選舉產生正式黨委,凌志明同志任黨委書記,1981年李遠康同志任醫院院長,1982年凌志明同志退休,連尚志同志擔任黨委書記。1984年總廠成立衛生防疫站,行政上歸醫院管理,這期間醫院領導體制為:黨委領導下的院長分工負責制。1985年3月6日醫院首次實行民主選舉院長,應德坤同志高票當選為醫院院長,根據《企業法》,院長為醫院法人代表,全面負責行政工作。1986年11月13日醫院召開第三屆黨員大會,選舉莊國良同志為黨委副書記主持黨委工作,并兼任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。1990年5月莊國良同志調動工作,總廠決定應德坤同志兼任黨委書記,實行黨政職務“一肩挑”。1993年7月1日蒲紡總廠機關桃花坪門診移交醫院管理,同年9月總廠衛生防疫站實行經濟上獨立核算,但黨群關系仍由醫院管理。此階段醫院行政上屬蒲紡總廠領導,業務上接受咸寧地區衛生局指導。
1995年應德坤同志退休,李德文同志接任院長。1996年12月,蒲紡總廠各工廠衛生科成建制移交醫院,收編人員108人,醫院職工總數達到494人。這期間,國家衛生部發布了關于在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實行等級評審規定。醫院領導在全面分析、客觀評價醫院現實后,作出了創建“二級甲等醫院”的重大決策。從設備更新到技術儲備,從人才培養到質量管理,從醫德醫風到后勤服務,邁出了一個個堅實的步伐。辛勤的耕耘換來了豐碩的成果。1996年4月,醫院以951.8分(滿分1000分)順利通過了咸寧地區衛生局二級醫院初審團的評審,5月26日正式通過湖北省“二級醫院”評審委員會的驗收。7月19日被湖北省等級醫院評審委員會評定為“國家二級甲等醫院”。
1997年,醫院隨蒲紡集團公司改制更名為蒲紡集團醫院,除完成蒲紡集團職工防病治病任務外,經濟上逐漸與集團公司脫鉤,撥款由每年200萬元三年內逐年減少至零,醫院成為自我發展的獨立企業;1998年,李德文同志退休,徐新淼同志接任院長。1999年9月,醫院又順利通過了由省衛生廳組織的創愛嬰醫院評估驗收,被授予“國際愛嬰醫院”。2003年,集團公司任命張群強同志為醫院院長,2004年醫院正式移交赤壁市衛生局歸口管理,實行定員定編、競爭上崗。醫院職工由原來的553人定編為200人,并改名為赤壁市蒲紡醫院。2006年醫院被咸寧市機構編制委員會確定為正科級事業單位。2007年7月,赤壁市委任命張群強院長兼衛生局副局長。2009年9月,張群強同志調任赤壁市衛生局黨委書記,皮志杰同志擔任蒲紡醫院院長至今。
快速導航